中醫養生專家特強調,人體健康的大關鍵在于養。養生保健是一門大的學問。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,卻有一些舉手之勞的動作對于修身養性、抵抗疾病、增進健康都大有裨益。
—.按按耳門防耳鳴
耳門附近有耳門穴、聽宮穴、聽會穴,臨床上可用針刺、點壓這3個穴位治療耳鳴、耳聾。閑下來時,我們可以將兩個手掌同時緊壓左右的耳門,以出現酸脹感為度,持續5~6分鐘為宜,此方法具有清竅與開利的作用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新陳代謝,有利于預防耳鳴、耳聾。在按壓耳門的同時可用雙手的中指和食指叩擊后腦門,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,能防治頭痛、頭暈等。
二.抵壓上腭可促進消化
飯后并用清水漱口,然保持坐位,可用舌尖抵壓上腭數次,使唾液分泌增加,然后將唾液緩慢的咽下,這樣既能促進消化功能,更能改善中風后遺癥等引起的吞咽困難。
三.屏氣呼吸助健康
晚上快黑的時候,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目養神,然后用鼻子深吸一口氣屏住,然后再慢慢吐出,休息2分鐘后,再重復上一動作5~6次。這是中醫調氣的方法,能調節人的身體功能,改善呼吸等,對于急慢性支氣管炎朋友很有幫助。
四.保暖背部抵風邪
背部是風寒病邪侵犯機體最容易的常見部位之一,在天涼時候可一定要注意腰背部保暖。當背部發僵、發緊,甚至有酸脹痛感覺,說明背部受涼。在添加衣物的同時,可以拔拔火罐,還可以將小紅花、千年健、核桃仁、防風等藥物用布包裹后放入水中蒸煮,待水溫適宜時,將毛巾浸濕后敷在背部。
五.擴胸運動護心肺
心肺在胸中。兩手拳頭緊握,兩側上肢須同時向外、向后伸開,連續做15次左右為一個過程,每天重復3~4次。還有另一種方法,將手掌伸開,五指合并攏,從兩脅往胸口擦去,以擦拭部位感到發熱為度,既能有效保護胸壁肌肉,還能增強心肺功能。
六.點按足底強整體
現代全息理論認為,足是人體的整體反映,通過在足部刺激必可增強人體功能。如點按足底涌泉穴(位于足掌心,當第二跖骨間隙中可點凹陷處),可防治高血壓、便秘、咽喉腫痛等癥狀;點掐阿氏穴(大腳趾甲旁外側約3毫米處)可以預防頸椎病,這幾個動作都是以酸脹痛為度。